在福建,遇见“见福”,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。
经过近20年的发展,见福已经发展成为集生产、仓储、物流、办公于同一园区的零售企业。
行走于厦门的大街小巷,一间间挂着“可爱青蛙”标识的见福便利店,见证城市的喧嚣、温暖回家的人们,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“补给站”。
见福便利店,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宁夏特色商品。
把“见福”两个字的次序对调,读音就成了“福建”。这背后,是一场始于20年前的“山海情”。
1991年,作为最早一批乘着闽宁协作东风,来到福建工作的宁夏人张利,在扎根福建后,于2006年创办了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,由此诞生了见福便利店。
“当时给企业取名‘见福’,就是因为当时已经在福建工作15年,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。”张利告诉记者。
便利店内陈列的宁夏自然风光图片吸引了顾客的眼球。
带着闽宁协作的深情厚谊,“见福”从无到有、由小变大,攻坚克难一路成长,稳扎稳打不断“升级”,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道暖心风景。
便利店的内核,在于“便利”。从食品、饮品到生活用品,齐全的品类和周到的服务都不可或缺。离家的人,最了解归家时的需要,张利带着团队一步步向前:24小时营业、全天候服务,如“家”般的贴心让“小店”成为“朋友”,见福便利店在顾客需求和自身发展中寻找契合点,一点点扎根在城市,也“住进”了人们的心里。
近20年过去,“见福”的发展速度堪称迅猛:在福建拥有1500家门店,在全国门店数量则达到3000家。
见福产业园内,工作人员正在分拣货物。
发展不停,创新不止。
如今,见福已经成为全国唯一集生产、仓储、物流、办公于同一园区的零售企业。在位于福建厦门市的见福产业园,产品供应、物流仓储、运营管理全流程链条通过数字化平台,被直观呈现在一块屏幕上。打开“见福连锁便利运营数字驾驶舱”,门店销售排名、小时订单汇总、全国门店销售额、动销产品数等数据实时更新,货物的增补调配、销售情况一目了然。依靠数字化,见福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和发展集约化,上千家门店犹如分散在城市的“细胞”,聚点成网,统筹协动,为城市生活积极赋能。
于闽宁协作的沃土中破土而出、茁壮生长,见福始终积极投身“闽宁协作”,不断发力。“我是宁夏人,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。这些年我也一直在积极探索,寻找助力宁夏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。”张利说。
位于厦门市的一家见福便利店内,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介绍宁夏枸杞产品。
多年来,见福在有条件的门店设立宁夏商品专柜、成立闽宁特色商品馆,线上商城开设闽宁合作商品专区,依托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,为宁夏枸杞、红酒、滩羊、硒砂瓜等优质农特产品“走出去”贡献力量。
“未来,我们计划在宁夏建一个现代化的保鲜工厂,一方面提高宁夏农副产品的附加值,另一方面,通过稳定产品价格,助力优质宁夏产品走向更加宽广的市场。”张利说。(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马越 王晓龙 文/图/视频)